
△《半月談網》2023年6月2日 報道
作為我國推動落實科技強國戰略、高質量發展戰略、建設航天強國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文昌國際航天城被黨中央賦予了“建設航天領域重大科技創新基地,打造空間科技創新戰略高地”的戰略使命。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系列決策部署,在新征程上為實現商業航天新藍圖而全力奮進。
成立三年以來,文昌國際航天城依托航天發射場,聚焦航天主業,創新龍頭企業招商、新型研發機構招商、應用場景招商、產業鏈招商、政策招商、基金招商模式,加快推進航天城發射區、高新區、旅游區“三區”聯動發展,加快培育火箭鏈、衛星鏈、數據鏈“三鏈”產業同構,探索發展“航天+”產業,在投融資、土地保障、功能性項目和產業項目落地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從“爬”到“跑”,航天城建設發展實現高速增長
自2020年誕生以來,文昌國際航天城營收實現高速穩定增長。文昌國際航天城2020年度營收1.8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6.6億元,稅收0.12億元。2021年,園區企業完成營業收入20.4億元、稅收收入2.29億元、固投完成16.79億元。2022年6月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有限公司完成組建,7月我國唯一的商業航天發射場在海南文昌開工建設。2022年,園區企業完成營業收入107億元、稅收收入5.15億元、固投完成44.07億元,分別是2021年的5.23倍、2.25倍、2.62倍,發展勢頭迅猛。

文昌國際航天城從2020年“誕生”,2021年學會了“爬”,2022年開始“走”,2023年起,航天城將進入“跑”和“飛”的階段。2023年一季度,園區實現營業收入40.65億元、稅收收入2.14億元、固投完成13.45億元,分別是去年同期的3.39倍、2.3倍、1.79倍。截至目前,園區1633企業中,航天類企業205家,占比12.6%。
統籌謀劃編制航天城各項規劃
當前,航天城正按照全域文昌對航天城進行規劃,在原有航天城起步區控詳規、產業等規劃的基礎上,已編制完成航天城起步區城市建筑風貌專項規劃、生態及綠地系統專項規劃、地下空間專項規劃專家評審稿及科教城概念規劃的初步成果;已發布文昌國際航天城發展戰略規劃。
航天城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
現階段,航天城已完成近37億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目前,航天城產業服務中心已投入使用,園區管理機構入駐一線辦公,眾創空間迎來新型研發機構、園區企業的陸續進駐;“三橫五縱”路網全線完工,實現功能性通車,園區次干路網開工建設;人才房、商業辦公等城市綜合體項目已開工建設;清華附中文昌學校、同濟文昌醫院距離園區不到10分鐘車程。

航天產業加快搭建科技創新公共平臺,做好商業航天發射服務保障
文昌國際航天城加快整合資源,充分發揮好、運用好發射場資源優勢,加快產業科技創新公共平臺建設,做好相關配套服務保障工作。推動航天裝配及異地協同中心項目建設,火箭裝配廠房計劃于2023年底前竣工,衛星總裝測試廠房已完成主體建設,2023年正式投入使用;二期的火箭部件裝配與測試中心及衛星研發中心兩項目已開工建設。同時,航天城已經著手開展商業航天類企業火箭發射需求、衛星產業鏈企業投資需求論證工作。遙感衛星應用產業綜合信息與服務平臺已于2022年10月開工建設,航天超算中心項目已進入全面沖刺階段。
推動多院所戰略合作,重大產業項目紛紛落地
作為海南省戰略合作實施的載體,文昌國際航天城積極推動與國防科工局、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中國星網集團、中國科學院等一批航天系統和中科院系統的十多個院所簽訂的戰略合作協議實質性落地。目前,火箭、衛星、數據產業鏈頭部企業、院所項目紛紛落地,航天科技集團火箭院海南分院項目、中國星網海南文昌地面站及數據中心、中國華騰海南區域總部基地項目力爭年內開工建設;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太空實驗室文昌基地項目已于2022年11月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將為空間科研實驗地面協同與保障提供支撐;納入國際“子午工程”的中科院地質地球所非相干散射雷達文昌接收站項目力爭年內試運行;海南莫斯科動力大學已獲得教育部辦公廳批準同意籌備建設,力爭于第三季度開始過渡性辦學招生、航天城校區開工建設;2023年3月,航天城管理局與深空探測試驗室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深空探測實驗室文昌基地在航天城掛牌成立。
創建新型研發機構,促進產業集聚發展
文昌國際航天城堅持航天產業的創新發展,積極探索建立新型研發機構,支撐航天新興領域拓展,加速航天成果產業化進程。目前已推動多個重要合作研發中心成功落地。

一是與國家航天局合作,設立衛星數據與應用研究中心,發揮“國家航天局衛星數據與應用國際合作中心”“金磚國家遙感衛星星座數據與應用中心(中國)”牽引作用,打造我國衛星數據與應用國際合作的主渠道和國際重要的衛星數據與應用服務集散地。

二是成立海南省航天技術創新中心,完善火箭鏈、衛星鏈和數據鏈產業創新發展生態,引領航天新興領域應用場景創新,促進航天領域創新成果的集成和產業化。
三是設立西北工業大學文昌衛星與大數據技術研究中心,以打造衛星技術和大數據應用技術創新高地為目標,通過落地國家級空天地海一體化大數據重點實驗室,聚焦航天新興領域的國際合作和技術研發,開展衛星研制、運營、服務及相關產業融合的技術創新,孵化產業增長點。
聚焦火箭鏈、衛星鏈、數據鏈“三鏈”,加快培育產業發展
目前,圍繞火箭鏈、衛星鏈和數據鏈構建的以火箭院、中國星網、航天局高分中心、中科院空天院為鏈主的航天城產業鏈生態已逐步形成。
火箭鏈方面,以商業航天發射場為牽引,推進商業發射配套產業園規劃。全力保障火箭院海南分院建設;與深空探測實驗室合作,設立“深空探測實驗室文昌基地”;配合做好重型運載火箭、可重復使用火箭項目論證前期工作;協助建立海南商業航天發射管理運營模式,完成商業航天發射申報流程優化方案,組織開展可重復使用火箭或亞軌道實驗。
衛星鏈方面,依托文昌現有商業火箭發射能力、衛星總裝環境、測控企業聚集資源等便利條件,吸引商業衛星制造龍頭企業核心業務落地文昌,拓展衛星研發中心條件,匯聚具備出口能力的單機生產企業進駐,逐步形成衛星單機和整星的出口能力。以中國星網衛星在海南發射為牽引,帶動衛星研發制造企業在海南布局落地,引進衛星研發企業。衛星總裝廠房投入運營,探索創新衛星“出廠即發射”模式,匯聚商業衛星總裝試驗業務,帶動關鍵分系統和部組件研制生產及進出口業務落地。
數據鏈方面,以智慧海南應用場景為牽引,建設北斗產業示范園,打造北斗應用的國際化產業基地;支持“通導遙一體化”綜合數據應用平臺和國際數據交易平臺建設,推動衛星數據國際應用、海外數據國內應用及國際協作開發應用與數據共享服務。依托海南衛星數據與應用研究中心,利用遙感數據國際出口獨特優勢,發揮衛星數據與應用國際合作理事會作用,吸引衛星遙感企業聚集文昌,培育發展遙感數據產業鏈。

根據下一步戰略發展規劃,文昌國際航天城將充分利用好、發揮好獨具“三大優勢”,第一個是區位優勢(主要體現在緯度低、落區安全、交通便利三個方面),第二個是商業航天產業政策優勢(國家發展改革委為海南制定了全國唯一的商業航天發展促進政策),第三個是海南自貿港優勢,(“五個自由、一個安全有序”和“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國際航天城。
文昌國際航天城將堅持吃政策飯、走開放路、打科技牌、贏企業心,引導航天類企業集聚,創新驅動打好“航天牌”,積極打造“四地”加快推進航天城跑起來、飛起來。
一是打造科技創新高地。加快提升載人航天、深空探測等國家重大科技工程保障能力,落實星網系統建設任務,做好重型運載、可重復使用等技術創新和產業落地。推動科技型創新機構和新型研發機構實質性運行,開展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盡快形成承接國家重大任務能力。
二是打造商業航天勝地。全力保障商業航天發射場2024年實現常態化發射,做好相關配套服務。加快火箭廠房、衛星廠房等公共平臺,及發射場技術區轉運道路工程項目建設。促進商業航天產業聚集,“三區”互動、“三鏈”協同,推動“出廠即發射”等流程優化和產業整合創新,提升商業航天產品和服務國際競爭力。
三是打造航天產業集聚地。發揮發射場和產業政策優勢,圍繞產業鏈精準招商,爭取一批重大商業項目落地,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推動航天城擴區,大力發展火箭鏈、衛星鏈、數據鏈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航天+旅游”“航天+制造”“航天+康養”和“航天+育種”等產業。
四是打造國際合作根據地。依托國家航天局在文昌國際航天城設立三個“數據與應用中心”,協同處理衛星數據,開展航天國際交流與合作支撐,推進“數據出?!薄靶l星服務出?!薄坝螒虺龊!?,推動宇航產品、衛星應用服務“走出去”,打造宇航產品和衛星應用服務的進出口基地。推動海南莫斯科動力大學落地建設,以此為契機,引進國際航天專業人才。
奮進在新征程上,文昌國際航天城將繼續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以及省第八次黨代會精神,將文昌國際航天城的發展融入海南自貿港重大戰略之中,融入航天強國發展戰略之中??偨Y三年來發展的成功經驗,牢記戰略使命,錨定戰略目標,讓文昌國際航天城在具有海南特色的航天發展之路上穩步前進,在商業航天新藍圖中展翅高“飛”。
來源:半月談網